手持实验技术主要由传感器(探头)、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程序(如“探世界”综合理科实验室系统)等软件构成。色度计传感器是传感器中的一种。用它检测溶液的透光度(T)。具体详见本文以下实验。
1.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原理:碘元素以IO,一形式存在于食盐中,加入还原剂如过量I一,使IO,一变成碘单质,再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操作:利用色度计乐彩汇传感器记录溶液的透光率.由朗仙一比尔定律可知透光率与浓度相关,从而可求得浓度。2.温度对NO2 聚合反应的影响:向(广口)比色皿中充入NO2 ,并迅速盖紧盖子(处于全封闭状态)。将比色皿放于热水中浸泡几分(处于全封闭状态)。将比色皿放于热水中浸泡几分低,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3.传感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我们都具备这样的生活常识:浓度不同的溶液颜色不同,颜色深的溶液浓度大。但是不同的人观测存在严重的视觉误差。所以用肉眼直接观察色度的分析误差较大,只能作为定性的判断依据。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仪器(例如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来准确测量透光率。这样就将色度分析从定性的层面上升到定量分析。但是由于经费的限制,很多中学买不起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但本文介绍的色度计传感器也能基本满足中学的要求。它的使用可以为很多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使得这些实验从定性实验上升为定量实验,从而增强我们定量的意识。同时,它的使用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同学对科学的热爱,立志科学研究、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传感技术应用于教学应避免走入的误区:在中学教学中,传感技术使用不当有时容易造成的一些不好的影响。有的教师应用传感器,仅简单停留于给学生看看仪器,读个数。这样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去思考、甚至懒于思考的恶习。更有甚者。学生逐渐变得忽略过程、只重结果。这不但没有让学生通过传感器体会到先进的科学仪器对科学研究的帮助,反而还产生负面影响,就非常得不偿失了。传感技术只是一个帮扶我们教学的工具,不是万能替代物。应用传感技术时一定要避免走以上述误区。传感技术近几年已应用于教学中,它有很多积极的教学辅助作用。使用得当,对教学会有很大的促进 我们应注意发挥传感技术的积极作用,使得它对教学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